不止泉峰,中國電動工具及園林設備企業(yè)正集體掀起“東南亞產能革命”:巨星科技越南新廠6月開工,沖刺五期全部投產后10億美金對美出口目標;金飛達越南工廠今年1月投產后訂單翻倍,國內訂單縮減的缺口被海外需求填補;開創(chuàng)電氣、白馬科技越南基地也于6月底相繼投產,首單產品已發(fā)往美國……從產能布局到訂單交付,頭部企業(yè)的每一步動作都牽動著全球供應鏈格局。
一、泉峰控股越南三期項目正式交地啟動
泉峰控股近年來在越南的產業(yè)布局成為其全球化戰(zhàn)略的核心支點。
早在2019年,泉峰便著眼于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(zhàn),前瞻性地選址越南平陽省建設生產基地。2020年4月,泉峰越南工廠正式投產,初期占地僅1萬平方米,員工不足200人,起步設計年產能為32萬件OPE(戶外園林設備)產品。盡管投產初期遭遇疫情沖擊,泉峰依舊穩(wěn)步推進產線建設,到了2022年,越南工廠迎來*重大里程碑——第100萬臺設備成功下線,標志著其制造效率和規(guī)模能力的顯著躍升。
截至目前,泉峰已在越南構建了涵蓋本地及中國在內的超百家供應商的產業(yè)鏈,初步實現(xiàn)原材料采購、組裝、測試及出貨的本地閉環(huán)制造體系。泉峰越南不僅是電動工具和割草機等OPE產品的全球制造重鎮(zhèn),還逐步向智能制造工廠轉型。
2025年7月,泉峰越南三期項目正式交地啟動,選址于胡志明市BDIP工業(yè)園。項目投產后將大幅緩解對美出口中的關稅壓力,并進一步降低整體制造成本。
越南工廠也為其利潤結構提供支撐。在全球制造基地重新布局背景下,泉峰一方面將原在德國施泰因海姆的FLEX工廠遷至南京,減少每年約2000萬歐元的搬遷及運維成本;另一方面,其位于南京的部分產能也將在2025年前陸續(xù)向越南轉移,預計越南產能年底前可滿足50%的對美出口需求,未來有望基本取代南京部分出口任務。
從更宏觀的角度看,泉峰越南布局不僅是產能遷移,更是其“智能制造+全球品牌”的核心落地平臺。憑借旗下“EGO”“SKIL”“FLEX”“大有”“小強”等五大品牌,以及深厚的BMS、電機控制、無刷技術積淀,泉峰正加速*OPE行業(yè)從傳統(tǒng)油機向鋰電化、無繩化轉型,搶占未來戶外設備市場的高增長紅利。在鋰電OPE滲透率仍僅20-30%的背景下,泉峰越南的產能釋放將成為其盈利增長的重要引擎。
二、巨星科技越南新建項目開工
越南巨星制造基地始建于2018年10月,坐落于越南北部海港城市海防市,基地占地總面積307畝,約1000名員工,擁有五金工具、電動工具、照明工具、激光測量儀器等產品的研發(fā)和生產能力。
2025年6月19日,越南巨星新建項目在海防市南劍橋工業(yè)區(qū)開工,公司高層對項目建設提出安全、品質、進度三方面嚴格要求。
越南產能布局已取得顯著進展,一期二期已投產,三期于6月開工建設,年底廠房交付,明年一二三季度四期交付。一期約10萬方對應2億美金產值,五期全部投產預計達10億美金對美出口量。泰國方面,一期、二期擁有廠房土地,三期、四期租賃,目前一期至四期能出產約4億美元產品,訂單遠超此量,關稅落定后將大規(guī)模投產新增土地,*終產能或超10億美金。柬埔寨完成一期二期投資后預計有2億多美元產值。到今年年底,東南亞產能對美覆蓋率預計達85%-90%。
為應對關稅沖擊,公司創(chuàng)新推出“流浪工廠”計劃,快速將中國大量產能轉移或備份至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國,緊急增加新產能。7月2日,越南與美國達成20%關稅協(xié)議后,越南新增產能供不應求。
三、金飛達今年1月已投產
金飛達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,已與全球多家知名電動工具進口商建立了良好的業(yè)務合作關系,并與國際知名品牌博世、麥太保、得偉、牧田等進行OEM合作,貼牌生產系列電動工具產品進入全球高端市場,產品100%出口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2024年3月,臺式電動工具企業(yè)江蘇金飛達電動工具有限公司越南工廠正式開工。史丹利百得驗廠通過后,第四季度全面投產。
今年1月份,金飛達越南工廠正式投入生產。2條生產線、100多名工人正在加速生產新產品。海外建廠,進一步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競爭力。
如今國內訂單縮減了一半,但越南訂單卻增加了一倍。此消彼長,訂單總量增加了,開票銷售大幅提升。
在北美和西班牙設立企業(yè)研發(fā)中心,在俄羅斯等地設立銷售中心,在越南建廠,推動公司全球化布局,在一次次國際貿易中破局取勝。
公司生產和檢測設備先進,擁有加工中心、焊接機器人、壓鑄機、各類機床等先進生產設備1546臺(套),各類計量檢測設備1651臺(件)。獲授權專利337件,其中發(fā)明專利26件、實用新型專利217件、外觀設計專利94件。
四、開創(chuàng)電氣6月底投產,產能爬坡中
公司通過募集資金,用于年產200萬臺鋰電電動工具生產項目、在越南投資建設年產80萬臺手持式電動工具及零配件生產項目、營銷網(wǎng)絡拓展及品牌建設提升項目。新鋰電工廠年產200萬臺電動工具,預計年營業(yè)收入6100萬元,越南工廠預計年產值3000萬美元。
7月7日,公司首批電動工具訂單于越南工廠順利完成裝柜,正式啟運發(fā)往美國。
越南生產基地員工數(shù)量160人左右,6月份剛剛量產,目前產能在爬坡階段,下半年產能逐步釋放。
越南生產基地目前是按年產80萬臺手持式電動工具及零配件建設的,暫時不能全部覆蓋對美客戶訂單。
五、白馬科技6月底投產
6月26日,越南SUNSEEKER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業(yè)揭牌暨首臺產品下線。這是白馬科技全球化戰(zhàn)略重要一步,彰顯深耕國際市場決心,開啟東南亞制造新篇章。
在全球鋰電割草機、電動工具滲透率不足30%的當下,這些布局不僅是為規(guī)避關稅的“權宜之計”,更是搶占鋰電OPE紅利的戰(zhàn)略落子。